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外鬱,中醫名詞,是指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所傷,氣血鬱滯,而致寒熱、吐衄等症,日久不愈,症似虛損癆瘵。
《不居集.諸鬱》中說:「外鬱者,六氣之鬱也。六氣傷人,皆有傳變,由輕及重。惟外鬱之症,只在本經,聚而不散,有失升降變化之權,膠結不開,厭厭有似虛損癆瘵之症。」
又說:「此外鬱之類損者,蓋氣血充和,脈絡貫通,百病不生,今為六淫所傷,氣血抑窒,則有寒熱吐衄之患,雖年深月久,鬱有不開,不兼舒鬱,治必不效。」
外鬱的症狀主要有:
- 寒熱交錯,或寒熱往來,或寒熱往復,或寒熱不定。
- 吐衄,或吐血,或衄血。
- 胸脅脹滿,或疼痛。
- 頭痛,或頭暈。
- 身體疲乏,或無力。
- 食欲不振,或腹脹。
- 大便不暢,或便秘。
- 小便不利,或尿頻。
外鬱的治療,主要以疏風散寒、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等方法為主。
外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在六氣盛行之時,及時增減衣物,做好防護。
如果出現外鬱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