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障

外障,病證名。出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指發生在胞瞼、兩眥、白睛、黑睛的眼疾。多因六淫外侵,或內有鬱熱、痰火、積滯以及外傷等引起。此外,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或脾氣虛弱,亦能致病。患眼可見紅赤、腫脹、糜爛、流淚、眵多,亦或發生翳膜、胬肉。宜結合全身情況辨證論治。除藥物內治外,外治法和手術亦常應用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曰:「外障者,胞瞼、兩眥、白睛、黑睛之疾也。其因有六淫,內有鬱熱、痰火、積滯,及外傷等。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脾氣虛弱,亦能致病。其證有紅赤、腫脹、糜爛、流淚、眵多,或生翳膜、胬肉。」

外障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六淫外侵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外邪侵襲,可導致外障的發生。
  2. 內有鬱熱:情志不遂、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等,可導致肝鬱化火、脾胃積熱,上蒸於目,而致外障。
  3. 痰火、積滯:痰濕、食積等內生之邪,阻遏氣機,上擾清竅,可導致外障。
  4. 外傷:外傷可直接損傷眼部組織,導致外障的發生。
  5. 肝腎陰虛: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可導致外障的發生。
  6. 脾氣虛弱: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可導致外障的發生。

外障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胞瞼紅赤、腫脹、糜爛:胞瞼是指眼瞼的內側,兩眥是指眼瞼的外側,白睛是指眼球表面的一層透明膜,黑睛是指眼球的後部。外障患者的胞瞼、兩眥、白睛、黑睛可出現紅赤、腫脹、糜爛等症狀。
  2. 流淚、眵多:外障患者可出現流淚、眵多的症狀。
  3. 生翳膜、胬肉:外障患者可出現翳膜、胬肉。翳膜是指眼球表面的一層白色膜狀物,胬肉是指眼瞼內側或外側長出的肉芽組織。

外障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等進行診斷。

外障的治療,主要以辨證論治為原則。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,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:

  1. 內治法:內治法主要包括中藥內服、針灸、推拿等。中藥內服可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,選擇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化痰散結、滋陰降火等中藥。針灸可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。推拿可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推拿治療。
  2. 外治法: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藥外敷、熱敷、冷敷、拔罐、火罐等。中藥外敷可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,選擇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化痰散結、滋陰降火等中藥外敷。熱敷、冷敷可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相應的溫度進行熱敷、冷敷。拔罐、火罐可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拔罐、火罐治療。
  3. 手術治療: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切除翳膜、胬肉等。切除翳膜、胬肉可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法進行手術治療。

外障的預後,主要取決於患者的病情、治療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