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外熱,證名。皮膚肌表發熱。亦稱表熱。

素問·調經論》:「上焦不通利,則皮膚緻密,腠理閉塞,玄府不通,衛氣不得泄越,故外熱。」

壽世保元·發熱》:「傷寒發熱,是寒邪入衛,與陽氣交爭,而為外熱。」

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:「凡熱病之作,亦自有內外之辨。如感風寒而傳化為熱,或因時氣而火盛為熱,此皆外來之熱。」

外熱是指皮膚肌表發熱的一種病證。外熱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、風熱之邪,或因時氣火盛所致。外熱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口渴、舌苔薄白或黃、脈浮數等。

外熱的治療以解表散寒、清熱解毒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、白虎湯等。

外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  4. 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