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外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外眥,亦名銳眥、小眥、眼梢頭、眼小嘴、眼小睫、眼小角。為上下眼弦顳側的聯合處,為足少陽經的起點。
《靈樞·癲狂》:“外眥者,目之銳也,其動則目眩,其痛則目痛,其寒則目眵,其熱則目赤,其澀則目眥,其閉則目不開,其腫則目不見。”
《素問·骨空論》:“外眥者,足少陽之所生也。”
《難經·二十七難》:“外眥者,目之銳也,其動則目眩,其痛則目痛,其寒則目眵,其熱則目赤,其澀則目眥,其閉則目不開,其腫則目不見。”
《醫學入門》:“外眥,目之銳也,其動則目眩,其痛則目痛,其寒則目眵,其熱則目赤,其澀則目眥,其閉則目不開,其腫則目不見。”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:“外眥,目之銳也,其動則目眩,其痛則目痛,其寒則目眵,其熱則目赤,其澀則目眥,其閉則目不開,其腫則目不見。”
外眥,是指眼角處。外眥是足少陽經的起點,如果外眥出現問題,就會導致眼睛出現各種不適症狀。比如,外眥疼痛,就會導致眼睛疼痛;外眥發炎,就會導致眼睛發炎;外眥腫脹,就會導致眼睛腫脹;外眥閉合,就會導致眼睛閉合。所以,如果出現以上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