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彎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彎針,又稱“曲針”、“屈針”,是指針刺時由於某種原因而致針身在肌體內發生彎曲的現象。
輕度彎針可緩慢退出,針體彎曲角度較大時,應輕為搖動,順著針柄傾斜方向出針。如針體發生多個彎曲,則應仔細觀察;順著針柄傾斜方向分段逐步退出。若因患者體位移動造成,則需先矯正體位,再行起針。切忌急速猛抽,使患者增加痛苦,甚至發生折針。
針刺時應根據上述的原因,予以防止。
以下是《針灸大成》中關於彎針的記載:
“凡針入肌肉,其針之端,若屈曲,則為曲針。曲針之因,有五:一者,針入太速,刺激太強,而引起局部痙攣收縮;二者,針體觸及堅硬組織;三者,患者體位移動;四者,某種外力碰撞;五者,針身有毛病。曲針之治,輕者,緩緩退出;重者,輕為搖動,順著針柄傾斜方向出針。若因患者體位移動造成,則需先矯正體位,再行起針。切忌急速猛抽,使患者增加痛苦,甚至發生折針。”
由此可見,彎針是一種常見的針刺併發症,其發生原因多種多樣,臨床上應根據不同原因,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防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