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丸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丸劑
丸劑乃中藥傳統劑型之一,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後,以蜂蜜、水、米糊、藥汁或蜂蠟等作為黏合劑,製成大小不一的圓球形固體製劑。根據所用黏合劑之不同,可細分為蜜丸、水丸、糊丸、藥汁丸及蠟丸等多種類型。
此劑型之特點在於服用便捷,且因釋放緩慢而藥效持久,尤適宜於需長期調理之慢性疾患。其製作工藝可避免部分藥材因高熱而失效,亦能緩和劇毒藥物之烈性,對於難溶於水或易揮發之藥材尤為適用。臨床上,丸劑不僅廣泛應用於慢性病調理,更在攻逐癥瘕積聚等病證中發揮獨特功效,部分急救方劑亦採此劑型,如著名之安宮牛黃丸即為例證。
傳統丸劑之服法頗具靈活性,既可整粒以溫水送服,亦可先以水化開後服用,端視方劑特性及病情需要而定。在劑量控制方面,醫家常根據患者體質、年齡及病勢輕重,調整單次服用丸數與用藥頻率。歷代醫籍如《金匱要略》、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,均載有豐富的丸劑配方與應用經驗,體現中醫"丸者緩也"的用藥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