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頑核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頑核癧是一種皮下生長的慢性腫物,也稱為頑核、頑核瘡、頑核癰、頑核癤等。在《瘍醫大全》中記載,頑核癧生於皮下,形狀圓如彈丸,不癢不痛,長時間內也不會增大。

頑核癧多是由於氣血凝結所致。其臨床特點是發生初期出現一個圓形且大小如彈丸的腫塊,不癢不痛,長時間內也不會增大,因此得名頑核癧。一般情況下並不需要治療,但日常要注意避免情緒激動、鬱怒以及飲食上刺激燥火生成痰的食物。

治療頑核癧的方法主要包括:

  • 外用藥膏:可以使用生大黃、黃柏、冰片、白礬等研末調製藥膏塗抹患處。
  • 內服中藥:可以使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等煎煮成藥湯服用。
  • 針灸治療:可以使用三棱針對患處進行點刺,同時配合艾灸。

頑核癧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,多吃新鮮蔬果,保持正常的大便通暢。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儘管頑核癧不會引起疼痛或發癢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腫塊可能會逐漸增大,影響外觀美觀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頑核癧,應及早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