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頑淋不痛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頑淋不痛症

證名
頑淋不痛症屬淋症之一,以小便滴瀝艱澀卻無痛感為主要特徵。此證首見於清代醫著《經驗醫庫·溲淋》,乃淋症日久不癒、病機轉虛所致,與常見淋症之澀痛有別,故稱「頑淋不痛」。

病因病機
此症多因久淋傷正,導致骨髓精血俱虛,上焦心氣下陷,下焦腎失固攝,心腎不交,氣化無權而成。虛損日久,膀胱氣化失司,溲液排泄不暢,然因虛火不熾,故雖澀滯而無灼痛。
另有醫家認為,此病與三焦氣化失調相關,尤其下焦虛寒,命門火衰,無法溫煦水液,致使溺竅開闔失常,穢濁積滯而發異臭。

臨床表現

  1. 排尿異常:小便滴瀝不盡,溲行艱澀,尿線細弱,甚則癃閉,然全無痛感。
  2. 尿液特徵:溺色或渾或清,常見穢臭難聞,沉澱渾濁如脂膏。
  3. 全身證候:多伴面色晄白、神疲氣短、腰膝痠軟、脈弱無力,舌淡苔薄滑。
  4. 病程特點:多為慢性遷延,時輕時重,遇勞則發。

治法方藥

  1. 威喜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
    主以茯苓利水滲濕、黃蠟固攝下元,適用於心腎不交、精血虧虛之證,能通澀並用,利濁而不傷正。
  2. 補中益氣湯加減
    若氣陷明顯,可佐升麻柴胡升提清氣,配伍萆薢石菖蒲分利濕濁。
  3. 腎氣丸化裁
    針對命門火衰者,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,輔以車前子澤瀉通利水道。

鑑別診斷

  • 熱淋:小便灼痛急迫,屬實熱證;頑淋不痛則虛象為主。
  • 勞淋:遇勞即發,時痛時止,與頑淋之「痛覺缺失」有別。
  • 膏淋:小便如脂膏,痛澀並見,頑淋則以「無痛濁澀」為特徵。

古籍佐證
《證治準繩·淋》提及:「淋久不痛者,髓竭肝枯,當從虛治。」《醫宗必讀》亦載:「淋而無痛,責之氣虛下陷。」均與此證病機相合。

延伸病機探討
從經絡論之,足少陰腎經「貫脊屬腎絡膀胱」,若腎精虧耗,經氣不榮,可致溺竅失潤而澀滯。另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」,亦提示脾胃虛弱對本證之影響。

現代對應思考
此證與現代醫學「慢性前列腺炎」、「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」部分症狀相似,然中醫辨證仍當以「虛」「陷」「不痛」為綱,不可單以病名套用。

附:相關名詞

  • :泛指排尿澀痛、滴瀝不暢之病證,分為石淋、氣淋、血淋、膏淋、勞淋、寒淋等。
  • 癃閉:小便量少、點滴而出甚則不通,與頑淋不痛均有排尿障礙,但前者多伴小腹脹急。

頑淋不痛症屬淋證之特殊變證,臨床雖不多見,然其虛中夾實、本虛標實之病機,尤需詳辨標本,方能藥證相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