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頑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頑痰

概念定義

頑痰為中醫病證名,指堅結膠固、難以化解之痰濁病邪。在中醫文獻中又稱為「老痰」、「結痰」、「郁痰」等名稱,其特性為黏稠凝滯,膠著難消,病程纏綿,治療較為困難。

病因病機

頑痰之形成主要與下列因素相關:

  • 七情鬱結,氣機不暢,津液運化失常
  • 久病傷正,臟腑功能虛弱,水濕停聚
  • 痰濁久羈,鬱而化熱或寒凝
  • 外感六淫不愈,內傳臟腑,痰濕互結

其核心病機為痰濁凝滯不化,阻滯氣機,日久形成膠結之態。

臨床特徵

主要症狀

  1. 痰液黏稠膠固,咳吐艱難
  2. 咽喉痰阻感明顯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
  3. 痰色多呈黃濁或灰暗
  4. 舌苔厚膩,脈象沈牢或弦滑

特殊表現形式

  1. 痰蒙心竅型:可見癲狂、言語錯亂、舉止失常等神志症狀
  2. 痰阻經絡型:可出現局部結塊、腫物或肢體麻木
  3. 痰熱互結型:多伴見口苦口臭、煩躁不安
  4. 痰濕困脾型:常見腹脹納呆、身體困重

辨證分型

根據中醫古籍記載,頑痰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
1. 郁痰(結痰)

  • 《症因脈治》所述:「郁痰即結痰、頑痰。」
  • 特點:因情志郁滯而發,痰氣互結
  • 表現:胸悶脘痞,咽中梗阻,情緒波動時加重

2. 老痰

  • 特點:病程日久,痰濁積聚
  • 表現:痰液黏稠如膠,色黑褐,吐咯艱難

3. 癲證頑痰

  • 《證治匯補》記載:「若撫掌大笑,言出不倫,左顧右盼,如見神鬼...此膈上頑痰泛濫洋溢。」
  • 特點:痰蒙心竅,神明被擾
  • 表現:間歇性精神異常,發作時言行失常,緩解時神志清明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頑痰以「化痰散結」為基本原則,具體方法包括:

  • 行氣化痰:針對氣滯痰結證
  • 清熱化痰:適用於痰熱互結證
  • 溫化寒痰:適合寒痰凝滯證
  • 燥濕化痰:針對痰濕困阻證
  • 攻逐頑痰:對於深伏之頑痰採用峻下之法

傳統方劑可選用:

  • 安神滾痰丸(《證治匯補》)
  • 礞石滾痰丸
  • 導痰湯
  • 半夏厚朴湯
  • 二陳湯加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