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晚期妊娠中毒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晚期妊娠中毒症(中醫稱「妊娠晚期毒症」)為現代醫學病名,指妊娠後期(約六個月後)出現的一組病理反應,中醫古籍中雖無此專有名詞,然其臨床表現可分屬「子腫」「妊娠眩暈」「子癇」等範疇,以下從中醫理論與辨證分型詳述之:
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症與孕婦肝、脾、腎三臟失衡密切相關:

  1. 肝陽上亢:素體陰虛,孕後精血養胎,陰血更虧,肝失濡養,陽亢化風,症見眩暈、頭痛,甚則抽搐(類似先兆子癇或子癇)。
  2. 脾虛濕盛:孕婦脾陽不足,運化失職,水濕泛溢肌膚,發為肢體浮腫(屬子腫)。若水濕上擾清竅,則見頭暈目眩。
  3. 腎氣虧虛:腎主水液代謝,腎陽虛則氣化不利,水液停聚,加重水腫;腎陰不足則肝陽偏亢,誘發風動。

此外,孕後衝任氣血變化,若兼夾痰瘀內阻,經脈失和,亦可加劇病情。


辨證分型與主要表現

  1. 肝陽上亢型(妊娠眩暈/先兆子癇)

    • 證候:血壓升高為主,頭目脹痛、眩暈耳鳴、面赤口苦、心悸失眠,舌紅苔黃,脈弦滑數。
    • 病機:陰虛陽亢,風陽上擾。
  2. 脾虛濕泛型(子腫)

    • 證候:水腫明顯,下肢按之凹陷,脘腹脹滿、神疲乏力,小便短少,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膩,脈濡滑。
    • 病機: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。
  3. 肝風內動型(子癇)

    • 證候:抽搐或昏迷,牙關緊閉,目睛上視,面唇青紫,舌紅絳,脈弦勁。
    • 病機:陰虛風動,痰火擾神。

中醫治則與用藥思路

  • 平肝潛陽:針對肝陽上亢,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(如石決明、珍珠母)以鎮肝息風。
  • 健脾利水:子腫者選用白朮散合五苓散,重用茯苓、白朮、澤瀉以滲濕消腫。
  • 滋陰息風:子癇發作急症,可予羚角鉤藤湯清熱解痙,配合安宮牛黃丸開竅醒神。
  • 輔以養血:兼顧胎元,常佐當歸、白芍、桑寄生等養血安胎之品。

此症多屬本虛標實,臨床須權衡標本緩急,結合孕婦體質與病程演變靈活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