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菀(yù, yùn)是一種中醫名詞,有兩個讀音

菀(yù)通「宛(鬱)」,意為蓄積、鬱積。該詞的解釋可在《素問.針解》中找到,例如「菀陳則除之者,出惡血也」,這裡的「菀」表示積聚,「陳」表示時間久,「除」表示清除。因此,如若事物積聚的時間過長,便需要透過針灸等方法將其清除。

菀(yùn)通「蘊」,有兩個意思:

  1. 鬱結、積滯。舉例來說,《素問.生氣通天論》提到「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」中的「菀」指的是血液在上部鬱結,導致頭暈、目眩等症狀。

  2. 閉積、鬱伏。再舉一個例子,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寫道「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則木乃晚榮,草乃晚生……名木斂,生菀於下,草焦首」,這裡的「菀」指的是木氣閉塞,鬱伏於下,導致了木本植物生長緩慢,草本植物枯萎。

總結來說,「菀」是一個中醫名詞,有兩個讀音,即「yù」和「yùn」。詞中的「yù」意為蓄積、鬱積;「yùn」則意味著鬱結、積滯或閉積、鬱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