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鼻頺,病名。系指鼻涕下流的病證。頺,《正字通》:「頹字之偽。」其病因,《醫學原理》卷七:「如膽移熱於腦為鼻頺、鼻淵。」治宜用防風通聖散加減。參見鼻淵條。

鼻頺,又稱鼻漏,是一種鼻腔疾病,主要症狀為鼻涕不止。鼻頺的病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見的是風寒外感,當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鼻黏膜充血、水腫,進而出現鼻涕增多、流清涕等症狀。此外,鼻頺還可以由其他疾病引起,比如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等。

鼻頺的治療方法有很多,主要包括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止鼻涕等中藥,比如防風通聖散、荊防敗毒散等。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鼻竇炎等引起的鼻頺,通過手術清除鼻竇內的炎症分泌物,改善鼻腔通氣,從而緩解鼻頺的症狀。物理治療主要是使用蒸汽吸入、熱敷等方法,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環,緩解鼻頺的症狀。

鼻頺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保持鼻腔清潔,勤洗鼻。
  3. 避免接觸過敏原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鼻頺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