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腕骨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腕骨折

病名
腕骨折是指腕部骨關節遭受外力作用而導致的傷折病症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六。此病多因跌打、墜落、壓軋等外力損傷所致,可涉及單一骨塊或多塊骨骼,臨床常見以腕舟骨骨折為主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腕骨折之成因主要為外力作用,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經絡受阻,甚至傷及筋骨。腕部為手三陰、手三陽經脈交會之處,若因外傷致使骨錯筋傷,氣血運行不暢,則表現為腫脹、疼痛及功能障礙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局部症狀:受傷部位可見明顯腫脹,皮膚呈現青紫瘀斑,壓痛劇烈。
  • 功能障礙:腕關節活動受限,嚴重者或見腕縫錯開,導致關節變形。
  • 畸形表現:若外力劇烈,可能造成斷端移位,如手腕向後翻轉貼近前臂(即「手背屈畸形」),須及時整復。

中醫治療

  1. 手法整復
    若見腕骨錯位,醫者以雙手握持患者手背,施以輕柔回翻之力,使骨端復位,尤重「欲合先離,離而復合」之原則,避免粗暴操作。
  2. 固定療法
    整復後,使用小夾板或硬紙殼固定腕部,並以繃帶縛綁,確保骨位穩定。固定時需留意保留指節活動,以防氣血壅滯。
  3. 藥物治療
    藥物以活血化瘀、續筋接骨為主,可內服復元活血湯七厘散等方劑,外敷消腫止痛膏接骨丹,以助局部氣血通暢,促進骨痂生成。
  4. 經絡調理
    配合針灸或推拿,取陽池外關合谷等穴,以疏通手少陽三焦經及手陽明大腸經,缓解腫痛並加速恢復。

補充說明
腕舟骨骨折癒合較慢,因該處血供較差,中醫強調早期治療與長期調攝,並可輔以補益肝腎之藥(如續斷骨碎補),以強筋壯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