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汪和鼎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代醫家中,陽湖縣(今屬江蘇省)人汪和鼎,其生平事蹟雖詳載有限,然於中醫文獻傳承貢獻卓著。汪氏嘗輯《毓芝堂醫書四種》醫學叢書,該叢書實為匯集婦、兒、方劑諸科實用之集成,體現了清代中醫臨證經驗之精髓。
其中《宜麟策》專論嗣育之道,涵攝中醫優生優育思想,探討天時、地利、陰陽調和對生殖之影響,其論述可見《內經》「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」之延續;《達生篇》乃婦科分娩專著,強調「睡、忍痛、慢臨盆」六字要訣,與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一脈相承,體現中醫「順其自然」之產科學理念;《保嬰易知錄》詳述小兒調護及常見病證治,融入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五臟辨證體系,尤重小兒純陽之體與脾胃調理;至若《叢桂山房集驗良方》,則廣收內外婦兒各科驗方,方劑配伍嚴遵君臣佐使法度,諸如理氣、活血、祛濕等治法皆有所本。
汪氏輯著特色在於博採眾長而注重臨床實用,其叢書編纂體例反映清代醫家「由博返約」之學術傾向。書中所載胎產調攝之法,暗合《傅青主女科》重視氣血化生之理;小兒護養諸術,亦可與《幼幼集成》「護胎」、「調變」之說相印證。尤其《叢桂山房集驗良方》所錄方劑,多見配伍精當之處,如當歸、川芎之於養血活血,白朮、茯苓之於健脾滲濕,皆彰顯中醫方劑學「藥對」運用之妙。
考汪氏雖無創立新說之記載,然其匯輯醫書保存諸多明清醫家臨床精華,對於中醫婦科學、兒科學及方劑學之發展,具有文獻承啟之重要價值。觀其叢書內容,足見汪氏深諳「醫之為道,非精不能明其理,非博不能致其約」之醫道真諦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