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汪嘉謨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汪嘉謨,清代醫家,一作汪家謨,安徽新安人(今屬黃山市一帶),其生平事蹟史料記載較少,然其醫學著作《婦科胎產經驗良方》傳世,為中醫婦科重要文獻之一。新安醫學流派肇始於宋元,鼎盛於明清,以儒醫並重、理論與臨牀結合著稱,汪氏亦屬此傳統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特色

汪嘉謨所輯《婦科胎產經驗良方》,內容聚焦婦科經、帶、胎、產諸疾,承襲歷代婦科典籍如《婦人良方》(宋·陳自明)之精髓,並融匯新安醫家臨牀經驗。書中強調「調經為本」,遵循中醫「女子以血為先天」之說,處方用藥注重氣血雙調,尤重肝脾二臟對婦科病的影響。其對胎前產後調理,提倡「產前宜涼,產後宜溫」之原則,符合明代張景嶽《景嶽全書》所論「胎熱易動,產後多虛」的生理特點。

臨牀貢獻與理論影響

  1. 調經理論:書中詳列月經不調、崩漏等證治,主張分型論治,如氣滯血瘀用香附、川芎等行氣活血,氣血虛弱則重用當歸、黃芪補益,體現中醫「辨證求因」思想。
  2. 胎產方藥:收錄安胎、難產、產後惡露不絕等驗方,常用艾葉、阿膠等溫經止血藥,並結合地域特色,選用江南易得之藥材如茯苓、白朮健脾利濕。
  3. 新安醫派特色:其方劑配伍注重「輕清靈動」,少用峻猛之品,與新安醫家汪機「固本培元」學說一脈相承,反映明清江南醫家重視患者正氣的治療傾向。

後世評價

《婦科胎產經驗良方》現存版本多見於清代坊刻,雖非宏篇巨製,然內容精要實用,為民間醫家廣泛援引。汪氏雖史載不詳,然其著作足證其深諳婦科胎產之奧,亦為新安醫學在婦科領域的代表成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