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汪綺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汪綺石
汪綺石,明代著名醫家,世稱「綺石先生」,具體生卒年及籍貫不詳,然其醫學成就尤見於虛損病證之研究與治療。其所著《理虛元鑒》為中醫虛勞證治之重要典籍,系統闡述虛損病因、病機及調理之法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學術思想與貢獻
- 虛勞病機論述
汪綺石提出「虛勞之病,多由先天不足、後天失養,或情志所傷、勞倦過度所致」,強調「肺、脾、腎三臟為虛損之本」,尤重肺陰虧耗與脾胃虛弱之關聯。其認為「肺為五臟之華蓋」,肺陰不足易累及他臟,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二者失調則虛損叢生。 - 治療三本論
於《理虛元鑒》中,汪氏主張「治虛有三本,肺、脾、腎是也」,提出分階段調理:- 肺虛:以清潤養肺為主,如麥冬、沙參等甘寒之品,忌辛燥傷陰。
- 脾虛:強調甘平補脾,兼顧升陽益氣,藥如茯苓、白朮,佐以陳皮調氣。
- 腎虛:分陰陽之損,陰虛者滋補真陰,如熟地、龜板;陽虛者溫養下元,如肉桂、鹿角膠。
-
用藥特色
汪氏用藥精細,重視藥物配伍與性味調和。如治肺陰虧虛,善用「清金保肺」法,結合百合、枇杷葉等;調理脾胃則主張「培土生金」,避免峻補壅滯。其處方多平和清潤,少用峻烈之品,以適應虛損患者體質。
《理虛元鑒》之價值
該書為中醫首部專論虛勞之著述,不僅歸納前人經驗,更提出獨到見解。書中詳列虛勞證型,如「虛火」、「虛寒」、「虛中夾實」等,並附方劑如「清金養榮湯」、「拯陰理勞湯」,展現其臨床思維。其理論對清代醫家如葉天士等亦有啟發,於溫病學派之養陰法有所影響。
汪綺石之學術體系,補益了明代以前虛損證治之不足,尤以肺脾腎三臟統籌調理為核心,為中醫虛勞病學奠定重要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