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,有兩種讀音,分別為「王」和「無」。

1. 亡(Wáng,音王)

  • 消亡,消失。例如《素問.瘧論》:「夫瘧之未發也,陰未並陽,陽未並陰,因而調之,真氣得安,邪氣乃亡。」此處指瘧疾未發作時,陰氣和陽氣還未完全交錯,通過調理可以讓正氣穩定,邪氣消失。

  • 失去,丟失。例如《靈樞.通天》:「少陰之人,小貪而賊心,見人有亡,常若有得。」此處指少陰體質的人,因為小貪婪和邪惡心理,當看到有人失去東西時,他們常常會有得到的感覺。

  • 死亡。例如《素問.移精變氣論》:「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」此處指人的精神得到了滋養和提升,就會身心健康;而如果失去了精神,則會導致生命的消亡。

  • 猶言「去」,指去針。例如《靈樞.九針十二原》:「察後與先,若存若亡。」此處指觀察醫療針灸的順序,有時可以讓針頭保留在穴位中,有時則需要拔除針頭。

2. 亡(Wú,音無)

  • 通「無」。例如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生殺之本,神明之府也。治病必求於本,本者,陰陽也。故有病,當先察其陰陽之盛衰,以為治之本。」此處指陰陽是天地的基本法則,萬物的總納,生死的根本,神明的庇護。治療疾病時,需要優先檢查陰陽的盛衰,作為治療的基本依據。

亡通常在中醫學中用以描述疾病的發展過程,也可用於指針的去除。然而,在臨床應用中,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,選擇適當的方法,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