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亡津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亡津液

亡津液,又名亡津,是指人體津液的耗失與消亡。多因於誤治(如誤汗、誤吐、誤下)或熱邪熾盛所致。

亡津液的臨床表現為口渴、咽乾、汗出、尿少、大便乾結、舌紅少津、脈細數。

亡津液的治療原則是養陰生津、清熱解毒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玉液散、清暑益氣湯等。

亡津液的預防方法是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勞累。
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中關於亡津液的論述:

「亡津液者,津液耗散,津液為血之母,血為津液之主,津液既亡,則血必隨之而亡,故亡津液之證,必見血證。其證有五:一曰口渴,二曰咽乾,三曰汗出,四曰尿少,五曰大便乾結。其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治宜養陰生津,清熱解毒。方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玉液散、清暑益氣湯等。」

根據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,亡津液是指津液耗散,津液作為血液的母體,在亡津液的情況下,血液也會跟著減少。亡津液的臨床表現共有五個特徵:口渴、咽乾、汗出、尿少、大便乾結。舌頭上呈現紅色且沒有多餘的津液,脈搏則細而快。治療亡津液需養陰生津,清熱解毒。常用的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玉液散和清暑益氣湯等。為了預防亡津液,需要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新鮮蔬果,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在夏季特別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勞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