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冰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冰

唐代著名醫學家(約710-805年),號啓玄子(又作啓元子),生平履貫不詳,然其在《黃帝內經》研究上的貢獻卓著,被後世譽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。

學術背景

王冰自幼篤好醫道,尤喜經方與養生之學,深研歷代醫籍。唐寶應年間(762-763年),曾任太僕令,故後世多尊稱其為「王太僕」。

對《黃帝內經》的貢獻

王冰鑑於當時所見之《素問》版本殘缺不全,且篇目錯亂、文字訛謬甚多,遂潛心整理。其以師門秘傳之本,並參考隋代醫家全元起之注本,重新編次、校勘、註釋,使《素問》復為完璧,共八十一卷,即流傳後世之《次注黃帝素問》(又稱《補註黃帝內經素問》)。

七篇大論的補入

王冰於整理過程中,增補七篇大論,包括《天元紀大論》、《五運行大論》、《六微旨大論》等,闡述五運六氣學說,對後世中醫氣化理論影響深遠。然亦有學者質疑此七篇與《素問》原旨不盡相合,或為後世託名之作,但其理論價值仍備受重視。

學術思想與臨床影響

  1. 陰陽水火論
    王冰提出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;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」的治療原則,強調陰陽互根互用的重要性。其主張對於陰虛陽亢之證,應補腎陰(水)以制陽熱;對於陽虛陰盛之證,則需溫命門之火(火)以祛陰寒。這一論述促使後世醫家深入研究命門學說,對腎陰腎陽理論的形成具有劃時代意義。
  2. 五運六氣學說
    王冰對運氣學說的系統整理,影響了宋代以後醫學的發展。其論述天地運行之氣與人體疾病的關聯性,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一環,並為後世溫病學派傷寒學派提供了理論依據。

託名著作考辨

除《次注黃帝素問》外,尚有一些託名王冰之著作流傳,例如:

  • 《素問六氣玄珠密語》:內容與運氣學說相關,學界多認為非王氏親撰。
  • 《照明隱旨》:涉及丹道養生,亦屬偽託之作。

後世評價

王冰的《素問》注釋兼顧訓詁與義理,對《內經》的解讀深刻精到,後世醫家如明代張介賓(景岳)之《類經》、清代張志聰之《素問集註》,均受其影響極深。其理論不僅成為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,同時也為臨床辨證提供了重要指導原則。

總而言之,王冰作為唐代醫學大家,其對《黃帝內經》的整理與發揮,使中醫理論體系更趨完善,對後世中醫學發展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