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承宗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承宗

王承宗,宋代醫家,其生平事蹟及籍貫流傳較少,然其醫學著作《刪繁藥脈》三卷曾見載於史料,後世雖佚失,仍可窺見其在脈學與藥物理論上的貢獻。

宋代中醫理論趨於系統化,脈學與藥理結合的著作逐漸受到重視,如《刪繁藥脈》此類書名,可推測其內容或精簡前人脈法,或整合藥性與脈象關係。宋代醫家多承襲隋唐醫典(如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),並融入新論,王承宗之作可能亦受此影響,惜未傳世,無法詳考其學術特色。

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「藥脈」一詞罕見,或指藥物與脈象的對應關係。宋代部分醫家主張「脈藥相參」,即通過脈象判斷病機,再選用相應藥物,此理論與張仲景「平脈辨證」一脈相承。若《刪繁藥脈》涉及此領域,則反映王承宗對臨床診療的實用性探究。

此外,宋代方書盛行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集結官藥驗方,而民間醫家如王承宗,或更注重個人經驗與理論提煉。其書名「刪繁」二字,可能暗示其對繁複脈法進行簡化,類似同期《脈訣》之流,以口訣形式推廣脈學,便於醫者掌握。

雖史料有限,王承宗仍為宋代中醫學發展中的一環,其著作佚失反映中醫文獻流傳之艱難,然透過零星記載,可略窺彼時醫家對脈法與藥理融合的嘗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