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燾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燾(670-755年),唐代著名醫學家,陝西郿縣(今眉縣)人。幼年體弱多病,遂潛心醫藥,廣交當世名醫,深研醫理。其仕宦生涯中,長期任職於尚書省蘭台,歷時二十餘載,得以博覽弘文館所藏典籍,奠定其深厚之醫學根基。天寶年間(742-755年)因事遭貶至大寧等地,適逢疫瘴盛行,王燾憑藉醫方自療倖免於難,自此更致力於蒐集驗方,甄別精華,終成《外台秘要》四十卷,於天寶十二年(753年)刊行。
學術貢獻
- 《外台秘要》之輯錄
該書引錄唐代以前56家醫方典籍,分門別類達1104門,收方六千餘首,內容涵蓋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、五官科等,並保留大量已佚醫籍精華,如《古今錄驗方》記載「消渴病(糖尿病)尿甜」之現象,為世界最早糖尿病尿糖紀錄;另收錄《肘後備急方》以竹片夾縛固定骨折之法,凸顯其於骨傷科之先見。此外,張文仲、許仁則等醫家散佚之論述,亦賴此書得以流傳。 - 醫方分類與臨床實用性
王燾強調「方證對應」,書中按病證分類,每門先論病因病機,後列治法方藥,體現「辨證施治」原則。例如:- 傷寒熱病:收錄《傷寒論》以外之唐代驗方,補充仲景學說。
- 婦人方:詳載產後調理與難產處理,反映當時婦科水準。
- 針灸療法:融合《黃帝內經》理論與當時針灸經驗,具臨床指導價值。
-
文獻保存與考據價值
《外台秘要》被譽為「唐代醫學百科全書」,後世如《醫心方》《證類本草》等多援引其內容,亦為考證隋唐醫籍之重要依據。清代《四庫全書》評其「裁擇精審,條理井井」。
其他著作與影響
王燾另著《外台要略》十卷,惜已亡佚。其學術成就顯著於整理與傳播古典醫籍,使漢唐醫學精華免於湮沒,對日本漢方、朝鮮東醫亦影響深遠,堪稱中醫文獻學之奠基者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