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唇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唇緊
病證名,見於《沈氏尊生書》,又稱口緊、口唇緊縮、撮口或沈唇。其主症為唇口肌肉緊急,開合困難,甚則難以進食;若見於小兒,則表現為無法正常吮乳。此證多因風痰入絡所致,風邪挾痰,阻滯經絡,致使唇口氣血運行不暢,筋肉失養而拘急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唇緊與足陽明胃經、手陽明大腸經及足厥陰肝經密切相關。風痰之邪上擾,循經絡侵襲唇口,或肝風內動,引動痰濕,皆可導致局部經氣不利,筋肉攣急。此外,若脾胃虛弱,痰濕內生,復感外風,亦易誘發此證。
治法
- 內治:以祛風滌痰為主,常用牽正散(白附子、僵蠶、全蠍)加減,配伍膽南星、竹瀝以增強化痰通絡之效。若兼肝風內動,可酌加鉤藤、天麻平肝息風;若脾胃氣虛,則佐以六君子湯健脾化痰。
- 外治:可用紫金錠磨水塗擦患處,取其解毒化痰、通絡散結之功,緩解局部緊急之狀。
辨證要點
- 風痰證:唇緊伴面肌抽動、舌苔白膩、脈弦滑。
- 肝風夾痰:兼見頭暈目眩、肢體震顫,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。
- 脾胃虛弱:唇緊反覆發作,納差乏力,舌淡胖有齒痕。
此證臨床須與中風口噤、破傷風等鑒別,後者多伴全身症狀,病情較重。唇緊雖以局部表現為主,但未及時調治,恐致氣血久滯,筋肉失榮,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