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珪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珪,字均章,號逸人、洞虛子、中陽老人,元代吳郡(今江蘇蘇州)人。早年曾任辰州路同知,後辭官隱居虞山,世稱「王隱君」。其生平專注於養生醫學研究,尤擅痰證理論,提出「諸病皆因痰作祟」之學說,對後世中醫學影響深遠。
學術思想與貢獻
- 痰證理論
王珪認為痰飲為百病之源,內傷雜病多與痰濕積滯相關。其理論繼承自《內經》及張仲景「痰飲致病」之說,並加以發展,強調痰濕可阻滯氣機、蒙蔽清竅,導致眩暈、癲狂、咳喘等多種病症,為元代痰病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 - 《泰定養生主論》
此書凡十六卷,系統論述養生與痰證治療。內容涵蓋:- 養生法:主張調攝心神、節制飲食、導引吐納,結合道家修煉思想。
- 痰證辨治:詳析痰飲成因及證候,提出化痰、逐痰、健脾等治法,方劑如「滾痰丸」(又名礞石滾痰丸),沿用至今,主治實熱老痰所致驚悸癲狂。
-
《藥方》四卷
收錄臨床驗方,側重痰濕相關疾病的方藥配伍,體現其「治病求本」的治療原則,重視脾胃運化功能對痰濕化解的關鍵作用。
後世影響
王珪的痰證理論深化了中醫對病理產物的認識,明代醫家張介賓等亦受其啟發。其著作不僅為痰病診療提供範式,更融入道家養生思想,反映元代醫家融合醫學與養生的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