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宏翰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清代醫學家王宏翰(17世紀),字惠源,號浩然子,祖籍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區),後遷居姑蘇(今江蘇蘇州)。王氏學識淵博,初習儒學,通曉經史子集,兼明天文曆算、地理方輿之學。其學術生涯正值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之際,因皈依天主教並受西方傳教士影響,又因母病鑽研醫術,遂成為中醫史上早期「匯通學派」之代表人物。

王氏醫術之特色在於融合儒家理學與當時傳入之西洋醫學理論,嘗試以「氣化論」結合西方解剖生理之說。所著《醫學原始》四卷(1688年刊行),為其匯通思想之集大成者,書中既引用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傳統醫典,復採擢艾儒略《性學粗述》、湯若望《主制群徵》等西學著作,首創以「元氣—四液說」解釋人體生理,謂「人之生機本於元氣,而元氣分水火二用」,顯見其受亞里士多德四元素說影響之痕跡。

在藥物學方面,所撰《本草性能綱目》雖已亡佚,然據史料推斷,王氏可能嘗試以「性味歸經」理論統攝中外藥材。其《方藥統例》則體現「以方類藥」之編纂思想,強調方劑與藥效之系統性關聯,頗具臨床實用價值。

診斷學著作《四診脈鑒大全》詳述望聞問切之要,尤重脈學與舌診之結合,主張「察脈須參天地陰陽之變」,反映出其將傳統運氣學說與西洋氣候醫學相融合之傾向。至若《古今醫史》、《古今醫籍志》,實開中醫醫史文獻學之先河,不僅考證歷代醫家生平,更首創按學術流派分類醫籍之方法。

王氏於臨證各科亦多建樹,《女科機要》強調「調經以和肝腎為樞紐」,融會《傅青主女科》之學說;《兒科機要》則提出「小兒稚陰稚陽,調治當順天地生生之氣」,顯見其匯通思想在專科領域之實踐。雖部分著作如《急救良方》等已散佚,然其「以儒理貫醫道,參西學證中術」之學術取徑,於清代醫林中獨樹一幟,對後世中西醫匯通思潮影響頗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