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鴻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鴻驥
王鴻驥,字翔鶴,清代四川遂寧人,為中醫史上頗具影響力的醫家。幼年因體弱多病,潛心鑽研醫道,遍覽古籍醫經,於脈學及藥物理論造詣尤深,其著作對後世中醫學說貢獻良多。
脈學成就:《脈訣採真》
王鴻驥所著《脈訣採真》一書,系統性整理並評析古代脈學精要,不僅匯集歷代名家論述,更融入自身臨床心得。書中強調脈診須結合四時氣候、患者體質及病機變化,反對拘泥單一脈象,提出「脈貴靈通,法宜變通」的辨證思想,體現其對脈法動態辨證的重視。
藥物理論:《藥性選要》
其另一代表作《藥性選要》凡四卷,以韻文形式撰寫,便於誦記。書中對「藥物歸經」學說提出質疑,認為藥效作用不應機械歸屬於特定經絡,而應從氣化升降、五味配伍等層面綜合分析。此觀點反映其對中醫藥性理論的批判性思考,亦呼應部分醫家對「五運六氣」與藥性互動的見解。
臨證集粹:《醫書捷鈔》
《醫書捷鈔》為王鴻驥與當時名醫切磋後修訂而成,書中整合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之方論,按病症分類輯錄,並附個人驗案與按語。其編纂體例注重實用性,凸顯「方證對應」原則,體現清代中醫由理論向臨床實證轉化的學術趨勢。
學術定位與影響
王鴻驥著作合刊為《利溥集》,其特色在於融合經典理論與實踐創新,尤其對脈法、藥性的詮釋,展現清代醫家試圖突破傳統框架的嘗試。其質疑歸經理論的立場,與徐靈胎、陳修園等醫家批判「機械五行」的思潮相呼應,為中醫藥學術史提供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