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王懷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王懷隱
王懷隱(960年-1036年),字仲隱,睢陽(今河南商丘)人,北宋醫官。
王懷隱早年曾為道士,居京師津隆觀,並以醫術知名。後宋太宗於太平興國初詔其為官,初任尚藥奉御,後遷翰林醫官使,並嘗治愈吳越王之子錢惟浚之疾,深受賞識。
時太宗留心醫葯,嘗以所藏之方千首出示,並命翰林醫官院搜集各種方劑達萬餘首,由王懷隱會同副使王佑、鄭奇並醫官陳昭遇等人共同整理編次,以病歸方,每類之下,以《諸病源候論》冠之,次列方劑,得一百卷,於淳化年間刊成,太宗親為之序,是為《太平聖惠方》,其中資料甚多,有些系古醫籍佚文,甚可珍貴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
《太平聖惠方》是北宋王懷隱等人編撰的一部醫學著作,共一百卷,分為內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、五官、口齒、急救、雜症等十卷,每卷以病名為目,列舉病因、病機、辨證、治法、方藥等,並附有圖譜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是一部內容豐富、體例完備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編撰過程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編撰始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,由王懷隱等人主持,歷時數十年,至淳化年間完成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編撰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
- 第一階段:搜集資料。王懷隱等人首先搜集了大量醫學資料,包括古代醫籍、醫家著作、醫案等。
- 第二階段:整理編次。王懷隱等人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編次,以病歸方,每類之下,以《諸病源候論》冠之,次列方劑。
- 第三階段:校對審定。王懷隱等人對《太平聖惠方》進行了多次校對審定,最終確定了書稿的內容和體例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內容和體例
《太平聖惠方》共一百卷,分為內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、五官、口齒、急救、雜症等十卷,每卷以病名為目,列舉病因、病機、辨證、治法、方藥等,並附有圖譜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內容十分豐富,包括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、針灸、五官科、口齒科、急救科、雜症等各個領域的醫學知識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體例十分完備,每卷以病名為目,列舉病因、病機、辨證、治法、方藥等,並附有圖譜,便於讀者查閱和學習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影響
《太平聖惠方》是一部內容豐富、體例完備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在後世廣為流傳,並被多次翻刻出版。明代醫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對《太平聖惠方》給予了高度評價,認為它是一部「集古今醫家之大成」的醫學著作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,它不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醫學資料,而且對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的地位
《太平聖惠方》是一部內容豐富、體例完備的醫學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