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唇瞼相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唇瞼相邀
病證名,指中風後出現口唇歪斜、眼瞼下垂,並伴隨局部肌肉抽動之證候。此名出自清代眼科專著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屬中風後風痰阻絡或氣血失和所致的面部經絡失常表現,與「風牽瞼斜」相關,然病機與症狀表現略有差異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正氣內虛,風邪乘虛侵襲經絡,或痰濕內生,阻滯氣血運行,導致面部陽明、少陽經脈失養。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:
- 風痰阻絡:肝風內動,挾痰上擾,閉塞面部經絡,使氣血不能上榮於唇瞼,故見歪斜、下垂及抽動。
- 氣血兩虛:中風後氣血耗傷,經脈失於濡潤,肌肉失約,遂見唇瞼無力而相引抽掣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一側口角歪斜(喎僻不遂),同側眼瞼下垂,兩者時有同步抽動,形如「相邀」之態。
- 兼症:或伴言語謇澀、半身不遂,舌質暗或有瘀斑,苔白膩或薄白,脈弦滑或細弱。
鑒別診斷
與「風牽瞼斜」相比,唇瞼相邀更強調口唇與眼瞼的聯動異常,且多見於中風後遺症;而風牽瞼斜則以眼瞼外翻或閉合不全為主,常見於風邪客於眼瞼經絡之證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以調和氣血、祛風通絡為原則,依證型選方:
- 風痰阻絡:選用牽正散(白附子、僵蠶、全蠍)加減,佐以化痰通絡之品如膽南星、半夏。
- 氣血虧虛:以補陽還五湯為主方,重用黃耆益氣,配伍當歸、赤芍等活血通絡。
針灸常取陽明經穴如地倉、頰車,配合少陽經外關、風池,以疏調經氣。
此證反映了中風後經絡失衡的複雜病機,臨床需結合整體辨證,方能精準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