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開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開:元代針灸醫學家的生平與學術貢獻
王氏生平
王開(1278-1347年),字叔啓,又字啓元,號鏡潭,元代著名醫學家,浙江蘭溪人士。幼年家境貧寒而勤奮好學,最初志在經史,後轉而習醫,專攻針灸之學。
王開最突出的醫學經歷是在大都(今北京)隨竇漢卿學習針灸長達二十餘載。竇漢卿乃宋元之際著名針灸學家,王開盡得真傳,使竇氏針法得以系統傳承。元代至元年間(1335-1340年),王開因醫學造詣深厚,被朝廷授予揚州醫學教授一職,晚年告老還鄉,繼續著述與醫療實踐。
學術傳承
王開在針灸學上的最大貢獻在於對竇漢卿著作的整理與闡發:
《增注針經密語》(一卷):此書以竇漢卿遺著《銅人針經密語》為基礎,融入王開個人臨證心得與學術見解進行增補註解,惜已亡佚。據史料記載,該書可能涉及針灸補瀉手法的精妙運用及特定穴位的深層次解讀。
《重注標幽賦》:此為對竇漢卿《標幽賦》的重新詮釋。《標幽賦》乃針灸學重要歌訣,以韻文形式闡述針灸深奧理論。王開注釋當包含對經氣運行的獨到見解及針刺時機的把握要點。
《針灸全書》:此書雖已失傳,從書名推測當為系統性針灸專著,可能涵蓋經絡學說、腧穴定位、針刺手法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內容,體現王開整合竇氏針法與個人經驗的完整學術體系。
學術地位與影響
王開所處的元代是中醫針灸學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。其學術特點體現於:
- 系統性地保存了竇漢卿針灸學說的精髓,成為宋元針灸學派傳承的關鍵環節
- 對經典針灸文獻進行創造性注釋,展現元代醫家對傳統理論的深化理解
- 融合北方針灸學派特點,可能發展出獨特的針刺手法與臨床取穴規律
- 對腧穴主治的擴充與針灸配穴原則的完善有所貢獻
王氏醫術在江南地區影響深遠,其學術通過弟子傳承,對明清針灸學發展產生潛在影響。《金元四大家》的學術思想也可能間接受其啟發,特別是在針藥並用治療內科雜病方面。
歷史評價
元代醫學文獻中對王開評價甚高,稱其「得漢卿之真傳,精刺法,善決死生」。明代《醫史》亦記載其「針術神妙,活人無數」。王氏將畢生精力投入針灸學的整理與發展,雖著作多已散佚,但透過後世醫籍的轉引,仍可見其學術價值。
王開的醫學實踐體現了元代醫家重視臨床實效、兼收並蓄的學術特點,其對經絡理論的詮釋與針刺手法的革新,代表了宋金元時期針灸學的重要發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