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肯堂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肯堂(1549-1613年)

明代官吏兼醫學家,字宇泰,號損庵,又字損仲,自號念西居士,江蘇金壇人。萬曆十七年(1589年)中進士,授翰林院檢討,以博學多聞聞名於館閣。後因上書力主抗禦倭寇未果,於萬曆二十年(1592年)引疾歸里,自此專心著述,成就斐然,尤以醫學貢獻最為卓著。

醫學代表著作

  1. 《證治準繩》(又稱《六科證治準繩》)
    王肯堂耗時十一年完成此巨著,全書分為六科,系統彙整各科醫理與臨床證治:

    • 《雜病證治準繩》:論述中風、中寒等三十餘類外感與內傷雜病,並附相應方劑,強調辨證論治之精要。
    • 《類方證治準繩》:收錄各類方劑,按病證分類,便於臨床參考。
    • 《傷寒證治準繩》:闡發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學,兼采歷代醫家注釋,辨明六經傳變與治法。
    • 《外科證治準繩》:綜述癰疽、瘡瘍等外科疾患,結合前人經驗與個人見解,確立外科辨證體系。
    • 《婦科證治準繩》:匯集婦人經、帶、胎、產諸病證治,注重氣血調和與臟腑功能。
    • 《幼科證治準繩》:詳述小兒驚風、痘疹等常見病,強調小兒「臟腑嬌嫩」之生理特點。

    此書取材廣博,立論嚴謹,被後世譽為「醫學百科全書」,對明末清初醫家影響深遠。

  2. 其他醫著

    • 《醫論》與《醫辨》:針對醫學理論與臨床疑難進行辨析,體現其重視學理考證的治學態度。
    • 《醫鏡》:簡明扼要闡述醫理,便於初學者入門。
    • 《郁岡齋筆麈》:由他人輯錄其醫論雜談,內容涵蓋醫案、藥性及養生觀點。
  3. 《古今醫統正脈全書》
    王肯堂主持匯編此套叢書,輯錄自《黃帝內經》以降四十四種代表性醫籍,如《難經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等,為中醫經典文獻的保存與傳承奠定重要基礎。

學術特點與影響

  • 兼容並蓄:王肯堂治學不拘一家,既尊崇仲景學說,亦吸收金元四大家(劉完素、張從正、李杲、朱震亨)之長,主張「因病施治,勿執一說」。
  • 重視實證:臨床強調四診合參,尤其在《證治準繩》中詳列脈象、舌象與症狀對應關係,強化中醫診斷學的實用性。
  • 外科與婦科貢獻:對於外科癰疽的辨證用藥,提出「消、托、補」三法;婦科則注重調經與安胎,影響後世《傅青主女科》等專著。

王肯堂以文人身份深入醫道,其著作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價值,不僅總結明代以前醫學精華,更為後世中醫發展提供重要參考,被尊為「晚明醫學集大成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