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王利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利貞
金代醫家(約12至13世紀),具體籍貫及生卒年不詳,曾任太醫判官,為當時宮廷醫官之一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內科雜病及風疾治療,名噪一時。
醫學成就與記載
承安年間(1196-1200年),西夏君主李純佑之母罹患風疾(中醫「風病」範疇,可能涵蓋中風、眩暈或肢體麻木等症),朝廷詔令王利貞與時德元共同診治。二人協力調治,終使病情轉癒,此事載於史冊,王利貞醫名因而大振。
學術背景探析
金代醫學承襲宋以降的理論發展,重視臟腑辨證與氣血調和,風疾治療多從「內風」「外風」分型論治。王利貞既任太醫判官,當精通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其施治可能結合針藥並用,或參酌當時盛行的運氣學說(如劉完素「火熱論」)以應對頑疾。然其著作未傳世,具體學術思想僅能透過零星史料推測。
歷史定位
王利貞活躍於金與西夏並立之期,反映當時跨政權的醫事交流。其參與皇室醫療,不僅顯示個人技藝超羣,亦印證金代太醫院於疑難重症的處理能力,為研究中古時期北方醫家實踐的重要案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