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履(1332-1391年)
生平與學術背景
王履,字安道,號畸叟、奇翁、抱獨老人或抱獨山人,江蘇崑山人,生於元代至順三年(1332年),卒於明代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。王氏係元末明初著名醫學家兼畫家,為中國醫學史上承先啟後之重要人物。其學術淵源深厚,曾拜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為師,傳承其學術思想,然又不為所囿,發展出獨特之醫學見解。
醫學思想特色
對《內經》與《傷寒論》的研究
王履精研《黃帝內經》與張仲景《傷寒論》,主張遵循經典醫學原則,同時強調臨證必須靈活變通。其學術特色在於既能深入理解古人理論精髓,又能突破傳統框架,提出新穎見解。最著名者為其對「溫病」與「傷寒」之辨證論治差異的闡發。
溫病與傷寒辨證
王氏在《醫經溯洄集》中系統性地論述溫病與傷寒之區別,指出:
- 病因不同:傷寒為感受寒邪,溫病則係感受溫熱之邪
- 傳變有異:傷寒多循六經傳變,溫病則多從衛氣營血傳變
- 治法差異:反對將治傷寒方藥直接套用於溫病治療
此種辨證思想為後世溫病學派之發展奠定重要基礎。
五運六氣學說發展
王履對《內經》「亢則害,承乃制」理論有獨到闡發,認為:
- 自然界陰陽五行之間存在自調機制
- 人體生理病理變化亦遵循此規律
- 醫者當順應此規律進行辨證施治
此說充實並發展了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的內涵。
著作與學術貢獻
《醫經溯洄集》
王氏最重要之醫學著作,全書二卷,內容包含:
- 對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之註釋與發揮
- 溫病學說之系統論述
- 臨證治則與方藥運用心得
此書對後世影響深遠,被譽為金元醫學理論向明清醫學轉型之重要橋樑。
其他著作
王氏另著有《百病鈎玄》二十卷、《醫韻統》一百卷等,惜均已散佚。據記載,其著作內容廣博,涉及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多個領域,並包含豐富的臨床驗案。
多才多藝的文化成就
除醫學成就外,王履在藝術領域亦頗有造詣:
- 繪畫:擅長山水畫,尤以《華山圖冊》最為著名,現存四十幅,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
- 詩文:留有《游華山記》及多首詠景詩,展現其文學才華
- 書法:精通書藝,作品融合醫學家的嚴謹與藝術家的灑脫
歷史地位與影響
王履在中國醫學史上承前啟後,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:
- 為金元醫學向明清醫學過渡之代表人物
- 溫病學說之先驅,為後世吳又可、葉天士等溫病大家開闢道路
- 中醫理論創新之典範,示範如何既尊重傳統又能突破創新
- 醫畫雙絕之文化典型,體現中國傳統文人醫師的多面向成就
其融合醫理與藝理的思想境界,至今仍為中醫學界所推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