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鑾,字文融,號容湖,明代烏程(今浙江吳興)人,出身世醫之家,承襲家學,尤精於兒科。其醫術淵源於歷代醫家精要,並融會個人臨證心得,於小兒疾病診治獨具卓見。所撰《幼科類萃》凡二十八卷,系統輯錄自受胎至小兒成長階段之醫論,內容遍及脈法、望診及諸證辨治,為明代兒科重要文獻之一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王鑾深研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之旨,並參酌宋代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、元代曾世榮《活幼心書》等兒科專著,注重小兒「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」之生理特點。其診法強調「望色為先」,尤重面部五色診與指紋望診,結合四診合參,以辨別寒熱虛實。用藥主張輕靈平和,忌用峻烈攻伐之品,善以草木之性調和陰陽,如推崇山藥、茯苓等健脾之品,契合小兒「脾常不足」之體質。

《幼科類萃》內容擷要

此書博採眾長,分門別類,涵蓋以下要項:

  1. 胎養門:論妊母調攝與胎教,注重「母病及子」之影響,提倡孕期節飲食、暢情志。
  2. 初生護養:詳述拭口、斷臍、浴兒等法,引用《外臺秘要》等古方以避風邪。
  3. 脈法專篇:化裁《脈經》理論,提出小兒「三關指紋」判讀要訣,分「風、氣、命」三關以候病之淺深。
  4. 諸證論治:針對驚風、疳積、痘疹等常見疾症,辨析病因多歸於「乳食不節」或「外感六淫」,處方多用丸散膏丹,如「益黃散」加減治脾虛泄瀉。

書中特載其臨證醫案,如以「瀉青丸」治肝熱驚搐,體現「清瀉並用」之思路,反映明代兒科融合寒涼與溫補學派之趨勢。

王鑾之學上承金元四家,下啟明清兒科,其著作保留大量散佚醫籍內容,兼具文獻與實用價值,為中醫兒科學發展之重要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