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夢祖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代醫家王夢祖,字竹坪,陝西蒲城縣人,乃嘉慶年間傷寒學派重要代表人物。其醫學造詣深厚,尤精研《傷寒論》,以仲景學說為宗,兼採歷代醫家之長,於寒溫辨證與經方加減應用頗具獨到見解。
王氏治學嚴謹,遍覽醫籍近百種,除深究《內經》《難經》等經典外,更系統性整理宋金元明諸家傷寒注釋,尤重柯韻伯、方有執等學說之考辨。所撰《傷寒撮要》四卷,按六經辨證體系分列一百二十四證,輯錄經方及後世驗方共二百六十四首,每方均附配伍精義與臨證加減法要。其特色在於以「撮其樞要」為旨,將複雜的傷寒傳變規律歸納為「表裏寒熱虛實」六大綱領,並首創「三陰三陽合病辨治」專篇,完善了傳統合病并病理論。
該書於嘉慶己未年(1799)刊行後,因其辨證綱目清晰、方藥切於實用,迅速流傳於陝晉豫等地。現存版本除初刻木版本外,尚有道光年間重鐫本及光緒年間江蘇書局校刊本,其中以咸豐壬子年(1852)西安醉經堂重修本保存最為完整,卷末附有王氏未刊稿《傷寒藥性賦》,專論六經用藥法度。
王夢祖在學術上特別強調「因時辨脈」思想,認為西北地域高燥,傷寒多夾風燥,故於麻黃湯類方中常佐麥冬、知母;對少陰病真武湯證,提出「舌潤脈沉遲」較「但欲寐」更具診斷價值,此類見解均載於《撮要》各證按語中。其學術影響直至晚清,陝西名醫周巖著《傷寒補例》時,即多處引用王氏三陰證候辨治心得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