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末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末(南北朝時期醫家)
生平與著作
王末為南北朝時期醫家,其具體籍貫、生卒年及師承淵源,史冊記載甚略,然其醫學貢獻可見於《隋書·經籍志》。據載,王末著有《小兒用藥本草》兩卷、《療小兒雜病方》十七卷,惜兩書均已散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南北朝時期醫事紛繁,兒科醫學漸受重視,王末之著作反映當時對小兒疾病治療與用藥之專精探索。
醫學背景與時代意義
南北朝時期,中醫學術流派迭起,兒科(古稱「少小科」)逐漸脫離內科體系,成為獨立專科。王末所撰《小兒用藥本草》聚焦小兒藥物特性,可能涉及藥性輕靈、劑量斟酌等原則,符合中醫「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」之理論;而《療小兒雜病方》收錄諸症方劑,或涵蓋外感、疳積、驚風等常見疾厄,體現當時對小兒生理病理的認知。
學術特色推論
- 用藥注重調護脾胃:小兒「脾常不足」,王氏著作可能強調健脾消導之法,如參苓白朮散、肥兒丸等方劑原型。
- 外治與內服並重:南北朝醫家常結合灸法、藥浴等外治法,推測王氏方書或錄有此類療法。
- 劑量與劑型考究:小兒用藥貴在輕清,書中或載丸散膏丹等適童劑型,以避湯藥峻烈之弊。
歷史地位
王末雖無醫案傳世,然其著作標目於正史,足證其於兒科領域之影響。隋唐以降,《千金要方》《外臺祕要》皆收錄南北朝兒科方論,其中或間接承襲王氏遺緒,對中醫兒科學發展具承先啟後之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