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盤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槃,字鴻漸,號西樓,明代高郵(今江蘇境內)人,生卒年約為1470年至1530年。其生平未刻意追求科舉仕途,然心繫民生,尤重視醫藥實用之學。明弘治、正德年間,江淮地區屢遭災荒,百姓困苦,常因誤食有毒野菜而致病。王槃見此情形,遂潛心考證,蒐羅地方草木特性,編纂《救荒野譜》(亦稱《野菜譜》)三卷,專錄可食野菜之形態、性味與救饑用法,以助災民辨識毒物、緩解飢疾。
《救荒野譜》與中醫藥學關聯
該書雖為救荒而作,實與中醫藥學密切相關,體現「藥食同源」之思想。書中所載野菜多具藥用價值,如:
- 馬齒莧:性寒味酸,中醫用於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,恰合暑熱時疫之需。
- 蒲公英:苦甘寒,可清肝明目、消癰散結,災時兼治熱毒瘡瘍。
- 蕺菜(魚腥草):辛微寒,能消癰排膿,利尿通淋,乃濕熱地區常用藥材。
王槃辨草木之形色、氣味,承《本草綱目》前導之學,結合地方經驗,實為明代民間藥物學之實踐。其書不僅救急,更保存了江淮植被藥用知識,後世增補流傳,亦見其影響。
醫術背景與貢獻
王槃雖非以醫術名世,然其考據態度近於本草學者,重視實物觀察與實用效能。明代災荒頻仍,醫家多關注「時疾」與「食療」,《救荒野譜》正回應此需求,將中醫「辨證施治」精神延伸至日常飲食,亦反映古代醫者「上工治未病」之理念。此書可視為民間中藥資源應用之重要文獻,尤以地方性、應急性藥用知識為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