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普耀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普耀

王普耀,字香岩,清代著名醫家,四明(今浙江寧波)人。其學識淵博,精通經典醫籍,尤擅內科,臨證經驗豐富,醫術精湛。因診務繁忙,無暇親自著書立說,故常以口授方式傳授門生,講解醫經奧義,並闡述自身臨床心得。其門弟子將其學術思想與醫案整理成冊,使後世得窺其醫學精粹。

學術成就與著作

  1. 《醫學體用》
    此書收錄於《三三醫書》中,主要闡述王普耀對醫經理論的見解及臨床應用。書中特別對喻昌(喻嘉言)所論之「三燥證」有深入發揮,詳析燥邪致病機理及相應治法,補充並完善了燥證理論,對後世治療燥疾具重要參考價值。
  2. 《王香岩醫案》
    此書後世由近人整理,刊載於醫學雜誌,內容涵蓋王氏臨證實錄,展現其辨證思路與用藥特色。其醫案注重脈證合參,治法靈活,善於化裁古方以應對複雜病證,體現其深厚的臨床功底。

醫學思想與特色

王普耀推崇《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,強調理論與臨床結合。其學術特點如下:

  • 重視燥證辨治:承襲喻昌學說,進一步闡明「三燥證」(上燥、中燥、下燥)的病理特點及治療準則,提出滋陰潤燥、宣肺化燥等法,並注重臟腑調和。
  • 善用經方加減:臨證常以仲景方為基礎,根據病機變化靈活調整,如運用養陰清肺湯、沙參麥冬湯等治療陰虛燥熱之證。
  • 強調辨證精準:注重四診合參,尤重脈象與舌診,善於從細微處辨別病機,因而用藥精當,療效顯著。

王普耀之學術貢獻,不僅豐富了清代溫病學與內科診療體系,其醫案與論述更為後學提供了寶貴的臨床借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