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琦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琦(1696-1774)醫學考略

生平與字號淵源

王琦,字載韓,號琢崖,又號緈庵,晚年自稱胥山老人,乃清康雍乾時期重要醫籍整理家與醫學者。其生於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卒於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,享年七十有八。"胥山"之號源於杭州吳山之別稱,暗示其長期行醫於江浙地區的地緣特徵。字"載韓"寓"承載韓康伯(東晉醫家)之学"之意,而"琢崖"則取自《淮南子》"玉待琢而成器"的治學理念。

醫林指月之集纂

乾隆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(1764-1777)間,王氏傾七年心血編纂《醫林指月》叢書,此舉開清代私家彙刻醫籍之先河。該叢書現存十二種醫著,包括:

  • 張志聰《侶山堂類辨》(經王琦考訂)
  • 高世栻《醫學真傳》
  • 盧之頤《痎瘧論疏》
  • 柯琴《傷寒論翼》
  • 汪昂《本草備要》節選本

其中對《侶山堂類辨》的考訂尤具價值,王氏不僅校正文本訛誤,更通過跋文詳考張志聰學術淵源,揭示錢塘醫派"以經解經"的註釋傳統。其考據方法繼承乾嘉學派特色,每書必究作者生平、版本流變與學術承襲,跋文中多見引證《漢書·藝文志》《隋書·經籍志》等史志目錄。

醫學著作探賾

除叢書編纂外,王氏醫學著述主要呈現三大特徵:

  1. 慎齋醫書傳承 得自張東扶之《慎齋醫書》(又名《慎齋遺書》),實為明代周之幹學術遺存。王琦在整理過程中特別突出其"陰陽升降"理論,並增補脈診圖訣。該書強調"治病必求其本"的辨證思想,與張介賓《景岳全書》形成學術呼應。
  2. 傷寒學發揮 未刻稿《傷寒類證抉微》可見其對柯琴"以方類證"學說的發展,提出"六經地面說"新解,認為太陽經當分"腠理""膏肓"兩層病位,此說後為徐靈胎《傷寒類方》所吸收。
  3. 本草考據 《本草彙纂》殘卷顯示其藥物分類採用"三品遞進法",將《神農本草經》三品與李時珍十六部相融合,尤重浙產道地藥材如於術、杭菊的品質鑑別。

學術影響與評價

王琦醫學活動正值清代醫學考據學興起之際,其貢獻主要體現於:

  • 保存錢塘醫派文獻(特別是張志聰、高世栻著作)
  • 開創醫籍叢書"考訂+跋文"的編輯體例
  • 促進江南民間醫籍流通 杭州何廉評其"醫林之功臣,岐黃之司南",然因其本人臨證醫案傳世甚少,近世研究多側重其文獻學成就。乾隆後期吳鞠通編纂《溫病條辨》時,曾參引《醫林指月》所載盧之頤溫病理論,可視為其學術影響之延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