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士雄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士雄(1808-1868年)
生平簡介
王士雄,字孟英,號夢隱(一作夢影),又號潛齋、半痴山人、隨息居士、睡鄉散人、華胥小隱,清代著名醫學家。原籍浙江鹽官(今海寧縣),出身於世代醫家,祖父王國祥、父親王升皆為當地名醫。十四歲時因父喪而家道中落,遂立志繼承家學,潛心鑽研醫術。其後曾寓居浙江常山行醫,因擅治溫病屢起沉疴,聲名遠播。咸豐年間遷居上海,繼續行醫著述。
學術貢獻
王士雄對溫病理論的發展有卓越貢獻,其學術思想以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為根基,並深入研究葉桂(天士)、薛雪(生白)等溫病大家的學說。在溫病機理論證上,他特別重視伏邪與新感兩大辨證綱領的區分與應用。
《溫熱經緯》
王氏最著名的著作《溫熱經緯》五卷,堪稱溫病學派經典之作。其書名「經緯」二字,意在以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為「經」,以葉桂、薛雪等名家學說為「緯」,系統整理溫病理論。書中尤其重視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結合運用,並對暑濕、伏暑等證候有獨特見解。他強調「暑必兼濕」的觀點,對後世暑病治療影響深遠。
《霍亂論》
咸豐年間,霍亂疫情肆虐,王士雄著《霍亂論》詳加辨析。他將霍亂分為時疫霍亂與非時疫霍亂兩大類,認為時疫霍亂的病因與環境中「濁毒穢氣」密切相關,提出「三毒邪」(濕熱、暑穢、疫癘)致病的觀點。在治療上,他善用黃連、黃芩等苦寒藥物清熱解毒,配合芳香化濁之品如藿香、佩蘭等,創立了多個有效方劑。
其他重要著作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一卷,為食療專著。書中系統論述各種食物的性味歸經與養生功效,強調「藥食同源」思想,提出「粥能養胃」、「茶可清心」等實用觀點,並記載了大量藥膳配方。
《歸硯錄》:四卷,收錄王氏臨證心得,包含眾多醫案與理論探討。其中不乏吸收西洋醫學知識的內容,展現了開闊的學術胸襟。
《重慶堂隨筆》:記錄其讀書臨證所思所得,內容廣泛涉及診法、脈學、方藥等方面的獨到見解。
《潛齋簡效方》:輯錄簡便驗方,體現其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的用藥思想。
學術特色
王士雄診病重視四診合參,尤其精於舌診。在《溫熱經緯》中,他詳細描述了各種熱病過程中的舌象變化,如「絳舌」、「膩苔」等,成為溫病診斷的重要指標。
在治療上,他主張「祛邪務盡」,但同時強調顧護津液。對於溫病後期陰傷之證,善用甘寒養陰之品,如生地、麥冬等,對吳瑭(鞠通)的養陰學說有所發展。
王士雄的著作語言簡練,理論結合實際,醫案記錄詳實,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,被譽為清代溫病四大家之一(與葉桂、薛雪、吳瑭並稱)。其學術思想至今仍對中醫臨床,特別是外感熱病的診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