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王氏博濟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《王氏博濟方》為北宋醫家王袞所撰之中醫方劑專著,成書於慶曆七年(1047年),全書五卷,收錄藥方三百餘首,乃集宋代以前醫方精粹並輔以臨證心得而成。其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,尤擅治療傷寒、雜病及急症,反映宋初醫學融會貫通之特色。
學術淵源與成書背景
王袞出身醫藥世家,歷官韶州、江寧等地,因深感「世傳方書,訛舛難據」,遂博採《傷寒論》《千金要方》等前代醫籍,結合家傳驗方及親身臨證經驗,歷時二十餘載編纂此書。書名「博濟」意取「博施濟眾」,彰顯其普濟民生之旨。全書按病證分類,每方詳述組成、劑量、製法及適應症,部分方劑更附以病案解說,體現宋代方書由簡趨詳的學術趨向。
內容特色與醫學價值
- 承古啟今之方劑配伍
書中既收錄《外臺秘要》之黃連解毒湯等古方,亦創新改良如「七寶散」等方劑。其中治療風熱上攻的「薄荷煎丸」,以薄荷、川芎、甘草等配伍,展現宋代重視輕清宣透的治療思路。 - 急症救治與簡便療法
針對卒暴病症載有「救急稀涎散」等速效方,採用皂角、白礬等藥開竅催吐,反映宋代對急症處理的經驗累積。另收錄多種丸、散、膏、丹簡便劑型,便於隨症施用。 - 婦科調治理法
卷四專論婦人諸疾,如以「當歸芍藥散」調治妊娠腹痛,重用芍藥柔肝止痛,配澤瀉利水滲濕,契合宋代醫家對肝脾同調的治療理念。
版本流傳與學術影響
原刊本早佚,現存明清抄刻本多源於《永樂大典》輯錄本。其部分方劑為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所吸收,如治療小兒驚熱的「睡驚丸」,後世醫家亦常引用書中所述配伍法度。本書與《蘇沈良方》等同屬宋代私家撰方代表作,對研究宋醫學術流變具重要文獻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