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貺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貺,亦作王況,北宋時期著名醫家,生於考城(今河南蘭考)。師承南京(今河南商丘)名醫宋道方,並娶其女,盡得岳父醫術真傳。王貺以針灸技藝精湛聞名,擅長治療疑難雜症,尤以針刺療法見長。

醫學成就與特色

  1. 針灸奇效
    王貺曾治一患者因驚嚇過度而「吐舌不收」,即舌體外伸無法回縮之症。此類病症在中醫屬「肝風內動」或「心脾熱盛」範疇,王貺透過針刺相關經絡(如心經、脾經穴位),調和氣血,使舌體恢復功能,自此聲名大噪。
  2. 《全生指迷論》
    其著作原名《全生指迷方》,共四卷,內容涵蓋內科雜病診治,重視脈法與辨證。原書雖佚,後世從《永樂大典》輯錄多種版本。書中強調「察脈辨證」之關鍵,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評其「每證之前,非惟詳列病狀,更推究病源」,體現中醫「辨證求因」之核心思想。
  3. 官職與稱號
    宣和年間(1119-1125年)獲朝廷授官,時人尊稱「王朝奉」,反映其醫術受官方與民間認可。

學術背景與影響

王貺承襲宋道方之學,宋氏醫派重視臨床實效,結合臟腑理論與經絡學說。其治療「吐舌」案例,亦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之論,顯示其深諳經典與臨床結合之道。

《全生指迷論》現存版本中,可見其對「氣血失調」「痰飲致病」等機制的分析,如以「導痰湯」治痰厥,體現宋代醫家對病理物質(如痰、瘀)的重視,對後世中醫雜病學發展具啟發性。

總結

王貺為北宋針灸與內科兼精之代表,其醫案與著作反映宋代醫學重實證、融理法方藥於一體之特色,尤以脈診與針刺技術著稱,對中醫臨床辨證思維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