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王叔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王叔和(傳9世~傳48世),字熙,晉代醫學家,以博學多聞、精通經方、修身養性和脈學理論聞名。

他的著作《脈經》是漢以前關於脈學之成就的總結,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書之一。全書總結了脈象24種,並對三部九候、寸口脈等進行了論述。對古代脈學有很大的影響。

此外,王叔和還整理了漢代醫師張仲景的著作《傷寒雜病論》。由於戰亂等原因,該書幾乎散佚並失傳,王氏對其進行重新編次,使之得以保存下來。一些人將王叔和的整理稱為《傷寒雜病論》析為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的開始。雖然後世對他的整理有所非議,但大多數人認為王氏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,他的整理工作使張仲景的學說得以保留。此外,王叔和還著有《論病》六卷,但未見傳世。此外,他還曾擔任晉朝太醫令的職位。

《脈經》一書中提及,脈是血液流動的府藏,氣息運行的居所,神明存在的地方。脈是血液和氣的運行軌道,血氣的運行以脈搏作為衡量的標準。

脈有陰陽之分,有表裡之別,有虛實之辨,有寒熱之分,有浮沉之識,有遲數之分,有滑澀之辨,有長短之別,有大小之辨,有左右之分,有上下之辨,有連屬之別,有中斷之辨,有起伏之情,有動靜之分,有強弱之差,有盛衰之別,有虛實之辨,有緩急之分,有散聚之辨,有榮枯之別,有絡束之情,有濡燥之辨,有堅弱之別,有剛柔之情。

脈之為病,有表裡之分,有寒熱之辨,有虛實之別,有陰陽之辨,有盛衰之判斷,有緩急之區別,有散聚之辨,有榮枯之別,有絡束之情,有濡燥之辨,有堅弱之別,有剛柔之情。

簡言之,王叔和是晉代的醫學家,專長於經方和脈學,著有《脈經》一書,並進行了《傷寒雜病論》的整理工作。他的貢獻對古代醫學影響深遠,使古代的醫學理論獲得保存和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