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廷俊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代醫家王廷俊(?-1867年),字壽芝,四川成都人士,為蜀中醫學重要代表人物。師承陳滋和門下,盡得師傳精髓,復鑽研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典籍,於仲景學說造詣尤深。後得讀陳修園《傷寒論淺注》,遂將六經辨證理論與臨證實踐相融會,形成獨特診療思路。
王氏於《難經》研究頗具心得,所撰《難經摘抄》擷取八十一難精要,結合臟腑經絡學說闡發脈診原理與針灸治法。其臨證醫案集《壽芝醫案》載錄疑難病證百餘則,善用經方加減,如以桂枝湯化裁治療營衛失調之證,或依少陽病機擬柴胡劑變方,充分體現其「因證制方」的辨治思想。
在文獻整理方面,王氏增訂明代虞摶《類經纂要》,補入《素問》運氣學說新注,並參合張景岳《類經》之說,將陰陽五行理論與四時養生之道相貫通。所編《壽芝醫略》彙集傷寒雜病治法與溫病辨證要訣,其中對「三焦傳變」與「衛氣營血」之互參見解,實開晚清溫病學說發展之先聲。
王氏臨證特重脈診,於《醫略》中詳述「寸關尺三部九候」與臟腑對應關係,主張「脈證合參」以斷病機。其治療內傷雜病注重調理中焦,善用李東垣升陽益氣之法;對於外感熱病,則融合葉天士透邪外達之策,體現清代中醫學說匯通的時代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