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微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微(南北朝時期)

王微,字景玄,琅琊臨沂(今屬山東)人,南北朝時期著名文人、醫家。少時聰穎,博覽群籍,涉獵極廣,尤精於詩文、書畫、陰陽術數及音律之學,更潛心研習醫藥,對中醫藥理與養生之道有獨到見解。

醫藥貢獻與學術背景

王微幼年體弱,故長期鑽研醫理以調攝自身,其養生觀念融合道家思想與中醫理論,主張「服食攝養」。所撰《服食方》一書,為其藥物學與養生實踐之集成,內容應涉及草本藥性、食療配伍及修養心神之法。雖原書已佚,然從其生平推測,該書可能承襲漢魏以來《神農本草經》之傳統,並結合六朝文人對丹石、草木藥的應用經驗,反映了當時士人階層「以醫養身」的風尚。

中醫理論與養生觀

  1. 藥物研究
    王微對藥物之認識,或側重於「上品養命」之藥,如茯苓、黃精等,符合六朝盛行服食風氣。其學說可能強調藥性平和、漸補臟腑,與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之分類思想相呼應。
  2. 攝生思想
    結合其孱弱體質,王微之養生法應重視「靜神動形」,即透過精神調攝(如導引、存想)與適度服藥,達到陰陽平衡。此觀念源於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之旨,並受當時道教修練術影響。
  3. 跨領域整合
    其通曉陰陽術數,可能將五行生剋理論運用於藥方配伍,如依時令調整用藥(春升補、夏清熱),亦或參酌《易》理闡釋人體氣血運行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。

歷史定位

王微雖以文學藝術名世,然其醫藥實踐實為六朝士人「醫文互通」之典型。其著作雖佚,但從史籍片段可窺見南朝醫家對個體化調養的重視,與後世「治未病」理念一脈相承,亦為研究中古時期醫藥文化的重要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