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錫鑫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錫鑫醫學考略
生平與師承
王錫鑫(約活動於清道光至咸豐年間),字文選,號席珍子、亞拙山人,四川萬縣(今重慶萬州)人。其醫術淵源深厚,初隨同邑名醫覺來先專攻幼科,深研小兒辨證與用藥特點;後復與彭宗賢、趙吉華等世醫交流,精進痘科診治技術。王氏臨證重視實效,常自製驗方丸散以濟世,故於地方醫林中聲譽卓著。
學術特色與著作
王氏勤於著述,現存醫書多屬臨床實用型典籍,體現其「切要」之學術主張:
- 《醫學切要全集》
含《醫學切要》、《眼科切要》、《痘科切要》、《外科切要》、《奇方纂要》五部,內容以簡明辨證綱要與效方彙編為主。其中《痘科切要》承襲明清痘疹專論傳統,詳述天花(註:古稱「痘瘡」)之順逆辨證與托毒透疹之法,反映其結合彭、趙二氏經驗之臨床心得。 - 《存存匯集醫學易讀》
輯錄《存存匯集》、《日月眼科》、《針灸便覽》等書。其中《針灸便覽》側重經穴定位與常見病症配穴,如強調「百會穴主升陽舉陷,合谷穴通調氣血」,體現清代針灸臨床化趨勢;《日月眼科》則分述七十二種眼病證治,援引《銀海精微》理論而參以己見。
學術貢獻
王氏著作具鮮明的「由博返約」特質:
- 診法層面:於《醫學切要》中提出「望色先分五行,脈診須辨臟腑」,將複雜診斷化為簡明口訣。
- 方藥運用:《奇方纂要》收錄民間驗方如「七制香附丸」,註明配伍宜忌,反映清代川東地區用藥特色。
- 專科融合:其外科著述主張「外證內治」,推崇《外科正宗》「消托補」三法,並融入痘科透解思路。
歷史定位
王錫鑫屬清代中晚期地方代表性醫家,其「切要」系列著作承襲明代《萬病回春》等實用傳統,而更趨簡便,對川渝民間醫學發展影響深遠。部分方劑如眼科退翳方、小兒驚風丸散,至今仍見於地方中醫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