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顯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王顯,字世榮,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醫家,生卒年不詳(約卒於公元515年),籍貫陽平樂平(今屬山東)。其生平經歷顯赫,曾任廷尉少卿、相州刺史等職,兼具官員與醫者雙重身份。
醫學成就與臨床貢獻
王顯精研醫藥,尤擅臨床診治。據史料記載,他曾兩度治癒北魏皇室重症:一為文昭太后之疾,二為世宗(宣武帝元恪)之病,因而深得皇室信任。其醫術不僅限於宮廷,更因療效卓著獲封「衛南伯」,顯示其在當時醫界的權威地位。
著作與學術影響
- 《藥方》三十五卷:奉北魏朝廷詔令編纂,內容系統收錄各類驗方,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等科,成書後頒行天下,意在普及醫藥知識,提升民間療效。此書雖已散佚,但其規模與官方背景,反映了南北朝時期醫方整理的繁盛。
- 《王世榮單方》一卷:為其個人臨床經驗輯錄,側重簡便驗效之方,符合當時「單方治大病」的醫學思維,惜未傳世。
中醫理論背景與時代特色
王顯所處的南北朝時期,是中醫理論與實踐交融的關鍵階段。其著作繼承漢代《傷寒雜病論》之辨證傳統,同時吸收民間經驗,體現「方證對應」的臨床思維。當時醫家重視方劑組合與藥物炮製,如《藥方》可能收錄桂枝湯、葛根湯等經方加減,亦涉及本草配伍禁忌,反映「君臣佐使」的組方原則。
歷史評述
王顯的官醫身份,使其醫學活動兼具政策推動與學術傳承意義。其著作雖佚,但透過史籍記載,可見其融合官修醫學與民間療法的特色,對隋唐以後醫方學發展有間接啟發。在針灸與藥物並重的南北朝,王顯的方書亦可能收錄灸法、熨法等外治技術,展現中醫「內外兼治」的整體觀。
王顯之事蹟載於《魏書·藝術列傳》,其生平反映南北朝醫者在政醫互動中的角色,亦為中古醫學史研究的重要個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