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王象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象晉

王象晉,字藎臣,又字三晉,號康寧,山東桓臺人,明代萬曆三十二年(1604年)進士,官至浙江右布政使。其人不僅為文采斐然之士,更旁通醫理,於中醫藥學領域頗有建樹。

醫藥思想與成就

王象晉留心醫藥,勤於蒐集民間驗方,經年累月集成方書,並親驗其效,遂深諳藥性與診治之道。其醫學思想重視氣血調和,主張男女體質有別,治法亦當各異:男子以為主,故臨證常重用川芎以行氣活血;女子以為本,故多投熟地黃以滋陰養血。此論契合中醫「男女氣血異治」之旨,體現其對臟腑氣血辨證的獨到見解。

著作與藥學貢獻

王氏醫著頗豐,然傳世者僅《保安堂三補簡便驗方》,餘如《保世藥石》、《衛生鈴鐺》皆已散佚。《保安堂三補簡便驗方》輯錄諸多實用方劑,尤重簡便廉效之方,反映其「驗方濟世」的醫者情懷。

其另著《群芳譜》,雖為植物學專書,然對藥用植物之種植炮製(修治)、配伍禁忌(制用)、真偽辨別(辨訛)及服食宜忌等皆有詳述。例如論及地黃時,強調「懷慶者佳」,區分生熟藥效之異;述人參則辨別遼參與高麗參之性味差異,體現明代藥學考據之精審。

歷史評價

王象晉融通文醫,其著作不僅保存明代醫藥經驗,更彰顯士人「儒醫兼修」之風範。其論藥重實證、治法分男女之說,對後世中醫臨床辨證與方劑應用均具啟發意義。

註:王氏醫學著述雖部分亡軼,然從現存文獻觀之,其學術立足實用,融合文人博學與醫家審慎,於明代中醫藥發展中佔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