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王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王纂,南北朝時期劉宋朝醫家,海陵(今江蘇泰州)人。其自幼潛心醫道,尤擅經方之學,後以針灸術聞名於世,為當時頗負盛譽之醫者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王纂所處之南北朝時期,中醫理論承漢晉之餘緒,針灸與經方並重。其年少時即遍覽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典籍,深究臟腑經絡之說,並融合當時盛行之道家養生理論。據傳,王纂於臨證中注重「辨經取穴」,強調針灸須依個體氣血盛衰、經脈虛實而施治,此觀點與《內經》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之理一脈相承。

針灸臨床貢獻

王纂之針法以「精準迅捷」見稱,尤善治風痹、急症。《宋書》雖未詳載其醫案,然地方誌中存其以針灸急救霍亂厥逆之軼事,如刺足三里、內關以回陽救逆,取合谷、太衝以開竅醒神,反映其深諳經絡氣血調控之要。此外,王纂亦重視艾灸溫補之功,常以灸關元、氣海扶助元氣,契合晉唐時期「重灸輕針」之風尚。

對後世之影響

王纂之術雖未見專著傳世,然其融合針藥、注重辨經的治療思路,對隋唐醫家如孫思邈等有所啟發。後世《千金要方》中部分針灸配穴之法,或間接承襲其經驗。而海陵一地因王纂之故,至唐宋間仍多針灸名家,可見其地域醫學影響之深遠。

綜觀王纂生平,其以經方為基、針灸為用,體現南北朝醫家融會古今之特色,堪稱六朝針灸學承先啟後之代表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