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往來寒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往來寒熱
證名,首見於《傷寒論·辨少陽病脈證並治》,指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之證。此為傷寒少陽病之主要證候,乃因邪氣侵入少陽半表半里之位,正邪相爭所致。當邪氣盛則惡寒,正氣盛則發熱,故呈現寒熱交替之象。《傷寒論》載:「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脅下硬滿,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脈沈緊者,與小柴胡湯。」
病機與證型
往來寒熱之病機核心在於少陽樞機不利,邪正交爭。根據不同證型,治法亦有所區別:
- 少陽證:邪鬱半表半里,以小柴胡湯為代表方,和解少陽。
- 兼里實證:若少陽兼陽明里實,見便秘、腹滿等,宜大柴胡湯和解通下。
- 兼津傷陽鬱:若已汗下而津液虧損,症見口渴、頭汗出,可用柴胡桂枝乾薑湯調和少陽,溫化水飲。
《類證活人書》進一步區分:「有表證而往來寒熱者,用小柴胡湯;有里證而往來寒熱者,用大柴胡湯;已表或已下而寒熱仍作者,宜柴胡桂枝乾薑湯。」
其他相關證候
除少陽病外,往來寒熱亦見於他證:
- 熱入血室:婦女經期感邪,邪熱內陷血室,症見寒熱如瘧,甚則譫語,可刺期門穴泄熱,或予小柴胡湯加活血之品。
- 虛勞發熱:《風勞臌膈四大證治》指出,虛勞患者可見「潮熱或往來寒熱」,此因陰陽失衡,氣血虧虛,陽浮外越所致,治法需辨陰虛、陽虛而調補之。
鑑別要點
往來寒熱須與其他寒熱證型區分:
- 瘧疾:寒熱發作有定時,與少陽病之不定時寒熱不同。
- 外感表證:惡寒發熱同時並見,非交替發作。
此證之辨治,關鍵在於抓緊「少陽樞機不利」之病機,並結合兼證靈活用方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、朱肱等均對此有深入闡釋,臨床需細審脈證,方能準確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