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往來寒熱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往來寒熱瘧

基本概念

往來寒熱瘧是中醫瘧疾分類中的一種特定類型,特徵在於寒熱症狀往來交替發作,且發作時間不固定。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二對此有明確記載:「夫往來寒熱瘧者,由寒氣並於陰,則發寒;風氣並於陽,則發熱。陰陽二氣,更實更虛,故寒熱更相往來也。」

病因病機

此病主要由陰陽二氣失調所致:

  1. 寒氣並陰:寒邪侵襲人體陰分,則表現為惡寒發冷的症狀
  2. 風氣並陽:風邪侵入人體陽分,則表現為發熱的症狀
  3. 陰陽相爭:陰陽二氣相互搏結,互有勝負,形成寒熱往來交替的表現

《醫宗金鑒》補充說明,此類瘧疾多因「邪伏半表半裡,與正氣相爭」而成,屬於少陽病範疇。

臨床表現

主要症狀

  • 寒熱往來交替發作,無固定時間規律
  • 發作時面色青黃(寒時青白,熱時潮紅)
  • 發歇無定時,可能數日一發,或一日數發
  • 長期不愈者可見形體消瘦衰弱

兼症

  • 口苦咽乾
  • 胸脅苦滿
  • 心煩喜嘔
  • 頭目眩暈
  • 食慾不振

辨證分型

1. 少陽證型

  • 寒熱往來明顯
  • 胸脅苦滿
  • 口苦咽乾目眩
  • 脈弦

2. 正虛邪戀型

  • 瘧久不愈
  • 形體消瘦
  • 面色萎黃
  • 氣短乏力
  • 脈細弱

治療方法

經典方劑

1. 人參散吐方

  • 組成:人參、常山、甘草等
  • 功效:扶正祛邪,化痰截瘧
  • 適應症:正氣虛弱之往來寒熱瘧

2. 烏梅圓

  • 組成:烏梅、細辛、乾薑、黃連等
  • 功效:調和寒熱,安蛔止瘧
  • 適應症:寒熱錯雜型瘧疾

3. 神效方

  • 組成:青蒿、知母、鱉甲等
  • 功效:清熱透邪,滋陰截瘧
  • 適應症:久瘧陰虛發熱

其他治法

  • 針灸療法:取穴風池、大椎、間使、後溪等
  • 飲食調養:根據寒熱偏勝調配溫涼飲食
  • 導引術:配合呼吸導引調理氣機

歷代醫家論述

《素問·瘧論》云:「瘧之始發也,先起於毫毛,伸欠乃作,寒慄鼓頷,腰脊俱痛,寒去則內外皆熱。」此論為後世認識往來寒熱瘧奠定了基礎。

明代張景岳在《景岳全書》中進一步闡明:「瘧疾雖有不一,其要不過陰陽之氣,互相勝復而已。」強調了陰陽失調在此病中的核心地位。

清代吳鞠通於《溫病條辨》中補充:「瘧邪不解,伏藏陰分,最傷正氣,當清其熱,透其邪,養其陰。」提出對久瘧不愈的治療思路。

現代研究與發展

現代中醫在研究往來寒熱瘧方面有新的認識:

  1. 將其與現代醫學的某些週期性發熱疾病相對應
  2. 重視少陽樞機不利在本病發病中的作用
  3. 發展出中西醫結合的辨證治療方案
  4. 研究青蒿素等中藥有效成分的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