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望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望齒是中醫望診內容之一,包括牙齒與牙齦兩部分。根據中醫學說,腎主骨,因此牙齒被認為是腎之華;而牙齦則是胃的經脈絡於齦,所以被視為胃之華。透過觀察牙齒和牙齦的狀態,可以瞭解腎和胃的病變情況。

清代溫病學者對驗齒辨病有所創見。他們認為,齒的潤澤枯燥可以反映出腎液和胃津的變化;而齒的有垢無垢則反映出胃濁和胃陰的情況。這對於溫病的辨證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。

根據溫病學的觀點,牙齦腫脹多屬於胃火,而下陷多屬於虛證。牙齦顏色深赤為邪實,顏色淡白則為正虛。如果齒縫出血且痛,則表示是胃火;如果不痛,則是腎火。臨床上,牙齦的形色變化也與月經和妊娠有一定關係。

根據古代醫學經典《素問》,腎主骨,生髓,通於腦,其華在發,其充在筋。《靈樞·本輸》中提到腎的經脈貫脊屬於腎,並連接膀胱。此外,腎的經脈支上貫心繫,下交於臍,屬於小腸。腎的直行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經喉嚨,出頦下,上額,循鼻,最後進入目。

綜上所述,《醫宗金鑒·望診心法要訣》中提到齒為骨之餘,腎主骨,故齒被視為腎之華。牙齦則是胃的經脈絡於齦,因此被視為胃之華。牙齒和牙齦都被認為是腎和胃的所主,因此透過觀察牙齒和牙齦可以瞭解腎和胃的病變情況。

參考文獻:

  • 《溫病條辨·辨胃火篇》
  • 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
  • 《靈樞·本輸》
  • 《醫宗金鑒·望診心法要訣》
  • 《難經·八十一難》